上海万人工厂的复工复产工作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有序进行。以下是一些具体情况:
1. 广达上海制造城:
厂区及员工:广达上海制造城位于松江区,共有8个厂房,超过40000名员工。该制造城在4月15日申请复工复产,厂区实行闭环管理。首批复工的是F1和F3工厂,共有约2000名员工。
复工复产措施:员工们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佩戴口罩和面罩,厂区严格执行防疫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2. 防疫和生产并重:
闭环管理: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厂区实行闭环管理,员工住宿、饮食等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避免人员频繁流动。
防疫措施:厂区进行体温监测和日常消毒工作,保障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3. 电力供应保障:
松江供电服务:在广达上海制造城复工复产期间,松江供电24小时值班,确保厂区的电力供应稳定,最高用电负荷接近疫情前的30%。
4. 其他重点企业:
3M公司:3M位于上海的四家工厂已全部实现闭环复产,并着力于有序推动产能提升。
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该基地在4月18日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并于4月19日成功下线首台车。截至4月23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四个品牌在内的七百余辆整车陆续下线。
总体来看,上海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注重疫情防控与生产恢复的平衡,采取闭环管理、严格的防疫措施和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确保了万人工厂等大型企业的有序复工复产。春回大地,万人工厂复苏活力四溢
想象当春日的暖阳洒满大地,万物复苏,上海的万人工厂也迎来了它们一年一度的“新春大作战”。这不,春节的鞭炮声还未完全散去,工厂里就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活力的工厂,看看它们是如何在春节后迅速恢复元气,冲刺新春“开门红”的!
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速运转

2月5日,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位于松江经开区的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高端电器智能工厂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5条生产线全部开工,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设备,生产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小型断路器等产品。智能机器人精准快速地将断路器壳体放入不同的纽带中,进行产品热脱扣自动测试,而一些工作人员则正在忙着装配断路器产品。
“目前正在生产年前的订单,同时,今天一开工陆续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新订单,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产值赶超去年。”公司产线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开工首日,包括智能工厂在内,公司30多条产线全部投产,员工到岗率达90%,一早公司管理层就召开了复工安全教育会议、生产工作会议等,确保平稳顺利开工。
政策助力,企业焕发新活力

诺雅克电气只是上海众多复工复产企业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例如,《上海市工业企业升规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并通过分梯度奖励机制激发企业动能。这一政策在2024年已初见成效,新入统企业贡献产值超1900亿元,相当于当年再造1.5个宝钢的增量规模。
“升规提质对我们无论是产品创新升级、吸引人才还是提升企业形象上,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期待今年的营收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实现飞跃。”锐开电气总经理王辅表示。
降本增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除了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还通过降本增效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4年,上海推出的工业降本增效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521亿元,其中用能、先进制造业税收抵减等直接成本降低118亿元。工业用电降成本37亿元,全市大工业平均电价较上年下降6.8%。此外,工业用天然气、蒸汽价格也明显降低。
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对此感受颇深。这家深耕中国数十年、在华投资超40亿欧元的企业,在上海设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部、亚太创新中心以及综合性地区总部。
“上海的降本增效政策,让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了更多的空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科思创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斯拉超级工厂,产能担当再创新高
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3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迎来新的里程碑。2024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约130万辆,全球车主接近700万人。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今年前三季度交付车辆达67.5万辆,占特斯拉全球前三季度交付量的半数以上。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个超级工厂,也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项目。目前,上海超级工厂的产业链本土化率已超过95%,员工中99.99%都是中国人。
“中国团队的高效与勤劳,为特斯拉和世界汽车工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里程碑。”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形机器人崛起,上海打造创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也走在了全国前列。由彭志辉(稚晖君)担任CTO的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灵犀X2。这款机器人跑跑跳跳不在话下,还能在葡萄上缝补、骑自行车和端茶倒水烤面包等多种情景。
“X2的亮点在于搭载了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硅光动语”,能实现毫秒级的交互反应能力,使其能够通过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精准判断情感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彭志辉在视频中介绍。
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举行揭牌仪式,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具身智能创新高地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产业生态。
“作为全国首个把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2024年),居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上海的万人工厂在春节后迅速恢复元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生产中。相信在政策支持、企业努力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上海的工业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